当前位置:主页 > 保留栏目 > 就业指导

善待这只“黑天鹅”

时间:2009-01-09浏览量:1247 二维码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12/29/content_2488546.htm

一说起天鹅,相信你头脑中浮现的是“雪白”。曾经欧洲人都如此认为,并在他们的言谈与写作中,把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称为“黑天鹅”。然后,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随着澳大利亚的第一只黑天鹅的发现而崩溃。

认识焦虑

在三年前,很多学生本科毕业,然后相信自己如果上了研究生,则将来职业起点会高出许多,并坚信这种投资的性价比。但这种期望随着雷曼兄弟黑天鹅般的倒闭,成为一种失望。像雷曼兄弟这样的巨型公司,从一般意义上它已经成为“Too big to fail”。但没有人可以对此保证。

小江是小梁的男朋友,三年前他们研究生毕业时相互鼓励一起考博士。结果小梁没有小江运气好,考博未成只好找了一家学校当了老师。带着优越感以及对未来将负更多责任的小江,开始三年的博士之路。然而今天,小江突然发现自己似乎要失去未来——三年前连他不屑去的小梁去的学校,现在他都不可能进入了。此时小江的压力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问题,而且还有女朋友的期望问题。

于是他失眠了,开始夜夜噩梦,精神越来越憔悴。也许小江开始考虑做博士后的事了。

然而,再两年会怎么样呢?小江也许逼自己不去想这么远。“未来既然无法预料,那干脆不去想。”

的确,这个世界经常是由信心维系的,雷曼兄弟之后使社会整体信心受到打击,于是多米诺效应产生。然后,学生开始从对未来和谐社会的美好期望,转而开始对自己未来的生存产生焦虑。在这种焦虑控制下,有责任感的学生开始失眠、开始想到自己“毕业即失业”的未来变得沮丧。

小刘是一位思想政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即将毕业,焦虑促使他到处求助老师:自己该如何选择未来。

老师们都很认真地说:“现在你不考博还干什么呀。”、“三年后国家经济形势会好起来的,正好在这三年拿个博士学位。”、“现在毕业找工作,那完全是自找死路。还是在学校再呆几年吧。”……

结束了被集体咨询,小刘离开了办公室。但他更茫然了:他本可能以为会得到一些鼓励与信心,没有想到“专家”进一步确保了未来的无望。

现在,站得远一点来看看两位学生的心理历程。

首先,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使他们有一种对未来的失控感。这种失控感引发焦虑,在焦虑的作用下人们习惯性把接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极端化。

然后,在这种极端情绪控制之下,人们经常会有两类反应:fightflight。小江的极端化就是未来已经完全失控(flight),市场已经不堪入目,现在唯一的选择就是延迟面对。小刘则准备fight,但没有得到肯定与信心。

这样看,似乎焦虑是不好的。对此,可以想象一下:某天你工作学习到凌晨3点,然后早晨7点起床,这时你感觉非常困,眼皮在打架。这时,你再想象一下“如果此时自己一点都不困,而且睁开眼也很轻松。”你会有什么感觉。是的,这将会带来恐惧感。

所以说,焦虑是一种动力的启动状态,只是接下来怎么应对才是积极与否的关键。更多的人想找的控制感,是对未来重新做出准备预测。但这只是一个幻想。因为“黑天鹅”的存在意味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影响深远。人类总是过度相信预测,而不知道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然而,无论是在对股市的预期,还是政府的决策中,黑天鹅都是无法预测的。“9?11”事件、美国的次贷危机、我国的雪灾,都是如此。这种被称之为“黑天鹅”事件的事件有三个特征:稀有性、冲击性和事后可预测性。

所以解决问题的角度,不应该是去获得别人给你未来的一个确认与预测,而应该学会系统的应对当前的焦虑以及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应对焦虑

应对焦虑的本质,是应对焦虑所引发的fightflightFlight时,人们的表现就是放弃、回避、退缩,陷入到悔恨与自我安慰中。这有可能引发的就是失眠、急躁、敏感、自卑,甚至产生极端化行为。Fight时,人们则开始主动寻求信息与机会,更有自我突破的意识,去做一些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小江处于flight状态,而小刘则是在fight。只是,如果小刘的fight更有计划性、系统性,也许他会得到更满意的答案。比如,他不去问老师自己该做什么,而是问老师“如果我考博士,将来都有哪些工作机会”、“我现在很想去**机构,不知哪位老师有认识的人给推荐认识一下”、“我现在正在面试一家企业,希望老师能给我写个推荐信”……也许他会得到信息与信心。

系统地分析,有效的应对就业焦虑可以从三个层次入手:

第一层:感受一下自己当下的情绪状态。然后分析这些情绪是因为什么引起,担心的到底是什么。

情绪如同面纱,会给人一种生活基调。而这层面纱经常是被不自觉夸大了。比如,就业难、竞争激烈,是否就激烈到、难到无法就业。“找工作”到底是在找什么?在找“一份工作”,还是在找面子与尊严,或在找苦读十几年的回报。也许想到此,大学生就会苦笑一下,平复了许多的焦虑与压力。

林清毕业时找所有的认识的老师咨询,想明确自己做什么样的工作“最好”。最后一位心理咨询的老师与他交流,终于明白,其实林清是想让别人证明他需要一份挣钱多的工作。心理老师就问他期望有许多钱都想做什么。林清这时才真正开始现实地思考。于是他列出“每月还助学货款”、“每月给家里生活费”、“自己要租房”……最后算出的每月支出总数是3500块。最后老师问他,你现在研究生毕业,获得一个挣这些钱的工作有压力吗?林清突然发现,自己以前身上一直背着一块并不存在的巨石。

当明确自己担心的是什么同时,一个人很容易发现自己的资源。

小晨是金融专业研二学生,她一方面为自己找不到工作担心,另一方面越来越发现自己不适合学这个专业。也许此时此刻,留给的只有退学一个出路。

然而,当她开始定义自己的担心时,问题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不适合这个专业,是因为自己特别不喜欢与纯数据打交道。金融危机使得这个领域没有了机会。……那么金融专业毕业后,只有从事金融相关工作吗?金融相关工作都需要与纯数据打交道吗?你毕业的时候,整个社会不再需要金融人才吗?即使不再需要任何金融人才,你就完全失去工作能力与机会吗?……你所学专业毕业人都在从事什么职业?还可以从事什么职业?从事这些职业需要积累些什么?如果毕业不进入金融领域,还有什么可选择的?

是的,到此小晨已经清楚自己在大学将要思考些什么、做些什么了。

第二层:所担心的事情中哪些是可以解决的,哪些是自己目前无法解决的。

也许目前经济发展问题是自己目前无法解决的。但国家在解决他。温总理于1220在出席北航某活动时说:“以经济增长8%的目标计算,明年可以解决900万人就业,我们尽最大努力解决900万,其中就有650万大学生。因此我们政府必须把大学生就业问题摆在首位。”

同时,自己可以解决的事情似乎更多。首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完全就可以从现在开始积累自己的使用价值——毕业那一刻使自己这个商品更有价值。笔者此前在一些学校给学生的讲座之后,总是收到学生的回信。有一个学生反馈:“很感激您及时的关于就业的演讲,使我能够越来越清楚自己的职业道路……分享一个心理历程:……您的讲座使我第一次突破自己,在公众场合举手提问。我看到自己在一点一点增长自信,一点一点锻炼和勇敢,我看到希望,并永远努力下去!

每个人都是有力量的,只是因为人们经常不知道自己要突破的是什么,而失去了行动的机会。当把问题定义清楚后,其实发现“举手”并没有那么难,“回答不上来”也没有让自己损失多少魅力。但却使自己惊奇地发现,原来可以这样突破。

第三层:尽自己所能,去解决可以解决的问题。

如果学生都清楚自己找工作,其实是在找“我的工作”,在找“可以发挥自己一些能力的事情”、在找“可以让自己有一些自信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在找尊严与面子。那么,也许你眼中的就业市场突然会变得很大很大。兼职、创业、管理培训生、SOHO等等,其实都是可以找到“发挥自己一些能力”的空间。对于低年级学生,则可以想想自己“毕业离开校门的那一刻,你将拥有哪些能力与素质?”、“如果一个拥有这些能力与素质的人,将可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早早地让大学生活有焦点,也许早早地就能发现新的机会。“大一时如果能听到您的讲的这些道理,也许我会更不一样。但我现在清楚我现在需要做些什么了!”、“求职经历了100天的奋战,现在还在奋战的道路上,你让我对求职、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方式”、“很庆幸能听到您鼓舞人心的讲座,对我的帮助很大。您不仅告诉我们找工作时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态,要具体怎样做,更重要的是对我们的精神鼓励。丢掉了精神包袱,我现在踌躇满志,准备投入职场。”——这些是学生明了自己可以做什么之后,所感受到的内心的力量。

对于学生而言,可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修炼自己的能力、素质、品质,为自己实践出一个具有差异性的简历;就是去认为尽可能多的已经工作的师兄、师姐或者职场人士,从他们那里获得忠告与启发;就是抓住所有可能的机会,去建立自己从学校到社会的桥梁与渠道;就是面对焦虑与求职受挫感,主动去寻求老师的帮助、同学朋友的支持——当然,你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与支持,是需要你自己澄清与说明的。

黑天鹅教会我们的

正如《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一书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所言“我们很容易忘记我们活着本身就是极大的运气、一个可能性微小的事件、一个极大的偶然。”因此,不要再等待别人的承诺与预言,别被一群预言家或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左右了想法,因为未来发生了什么,他们只能在事件发生后预测。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

①避免在对未来确信无疑的前提下才去行动,而是做个“有准备”的人。正如巴斯德所说:“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但是,不要在每天早上寻找某种特定的东西,而要努力工作,并让意外进入你的生活。”

②区分正面意外与负面意外,并提炼负面意外中的正面意外。危机给中国企业一个创新的机会、一个社会责任意识提升的机会、一个整合产业链的机会。当然,也带给学生一个主动思考的机会、一个开始自己为自己负责任的机会、一个使自己更坚强的机会。

③抓住一切机会,或者任何含有机会的东西。去与尽可能多的看上去有信息与机会的人交流沟通,因为即使什么也没有得到,你也没有多大的损失。别以为自己努力学习就是全部的“准备”,那远远不够。世界是互动的,机会是流动的,因此你需要互动起来——与人然后与机会互动起来。

 善待这只“黑天鹅” - yinjunli - 音乐和爸爸妈妈一起成长

正如上图所示,一个人的成功、机会平台的获取、自我价值的实现,都需要四个方面的准备与行动。

因此,我给大一新生的忠告就是:去认识十个以上工作着的师兄或师姐,从他们那里获得忠告、信息与机会,让自己的大学变的更有焦点,并早早开始培养提升自己的价值点、差异点,积累自己的支撑点。我给毕业生的忠告就是:不要羞羞答答等待一个工作,而是去让所有认识你的人知道你渴求着某一个工作机会——在你的博客里、在你的Email签名档里、在你的QQ签名里、在你的语音信箱里、在你的手机彩信里、在你的求职名片里、在你的人际交流中……告诉别人你的期望。“你敲门,门为你开”,许许多多“为找不到合适的人”而焦虑的老板们在等你敲门。

总之要清楚,这个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爷的事。你自己的事就是:思考清楚、尽力做。别人的事就是:别人给或者不给你机会。但这更多时候依赖于你“做或者没做某些事情”。老天爷的事就是:经济是U型、V型还是L型发展。当你做好自己的事,有效影响了别人的事,老天爷也许会做更好的事。这样,你就是一只积极的黑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