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保留栏目 > 就业经验谈

养活自己是就业第一义

时间:2009-10-30浏览量:1087 二维码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了。不可否认,上大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能找个“好工作”。但是,当就业越来越难的时候,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就应该自觉修正找工作的心态。现在,很多大学生就业时,思想深处仍然钟情于“一步到位”:要上班,就要到足够热闹的单位去上班;要工作,就要到足够稳定的岗位去工作;要挣钱,就要到足够体面的行业去挣钱。结果是,越卖力地“推销”自己,越觉得自己是“滞销商品”。

    “后果”似乎很严重,但“前提”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他们没有真正理解就业的含义,也没有真正理解工作的含义。

    就业,首先是生存需要。所谓生存需要,首先是养活自己。可以说,养活自己,才是就业的第一义。有了这样的认识,才可能有“退而求其次”的就业观念。省城不行,转而向县城;白领不行,转而向灰领;大单位不行,转而向小单位;高工资不行,转而向低工资。只要愿意一次次地自己给自己降低门槛,也就不难找到一只“饭碗”——铁饭碗不行,转而向一次性饭盒。

    作出这个判断的背景是:一些人没事做,一些事没人做;一些人到处找事做,一些人到处找人做事。

    工作的过程,是显示自己能力和水平的过程,也是显示自己增值潜力和增值空间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非无可奈何,任何一个岗位,都不太愿意使用未经“检验”的人才;任何一家企业,也不太愿意给未经“检验”的人才出高价。从低处就业,就是让自己尽快进入检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能量、你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才能被市场发现,甚至才能被自己发现。到了那个时候,事情就会从另外的方向上向前发展:以前是你向别人“低价营销”,以后就可能是别人对你“高价采购”;以前是你到别人那里找工作,以后就可能是别人到你那里找工作。

    无数事实也证明,成长青睐于那些正视低处的人,成功钟情于那些愿意卑微的人。

    越是贫穷的家庭,越希望自己的孩子早一点自食其力;再富裕的家庭,也会以自己的孩子能早一点自食其力而感到自豪。这意味着,“工作不好”是次要的,“有个工作”才是重要的。这同时也意味着,为了上岗,为了自己养活自己,大学生的一些“架子”就应该先放下来。

    只有先养活了自己,而后才能谈得上回报别人;只有先解决了自我生存问题,而后才能谈得上自我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