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典范 | 2014级波斯语专业沈黎明——丝路徜徉,鸿鹄万里

来源:学生风采发布时间:2018-06-13浏览量:576 二维码

沈黎明,男,中共党员,外语学院2014级波斯语(经贸方向)专业,综合排名1/10。

曾获国家奖学金、“合作88”奖学金、两次获得综合一等奖学金、国家互换奖学金;曾获2018年贸大十大杰出学生称号,多次荣获校级优秀学生、校级优秀团员、北京市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曾获北京市国旗仪仗队检阅式三等奖、北京市第四届国防主题演讲比赛优秀奖、校园体育达人第一名等奖项。

多次参与公益、志愿活动,曾担任第八届国际文化节大使陪同志愿者、“一带一路”教育卫星应用展志愿者、“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志愿者,获北京市级“优秀志愿者”称号;此外参与无偿献血,“西部温暖计划”捐衣等志愿活动,志愿时长逾200小时。

参与多项国内外重要外事及翻译活动,如:习近平主席访问伊朗期间,于萨德阿巴德王宫欢迎午宴上作为随桌翻译为国务院总理,时任中国商务部部长以及伊朗财经部长进行全程翻译;受邀参与连云港论坛暨首届跨国油气管道国际安保会议翻译工作;受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和人民出版社委托翻译伊朗总统哈鲁尼专著等。

大二通过外交部非通用语种人才选拔考试,即将赴外交部工作。

语言虽然好像只是一个工具,但是通过它我们却可以开启它背后那个非常丰富的世界。

Q:学长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波斯语作为自己的专业呢?

沈黎明:专业选择其实是一个多方面综合考虑的结果,选择波斯语是因为我觉得它有自己的特殊性,也觉得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好像前人涉及的比较少,一方面是因为我自己的好奇心比较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没有前人去探索的话,总还是需要有人去做这个探索者、先行者的。至于为什么会选择语言专业,是因为我觉得语言这个东西很奇妙,它虽然好像只是一个工具,但是通过它我们却可以开启它背后那个非常丰富的世界。

Q:学长在四年的波斯语学习中遇到的最有意义和最困难的事情分别是什么呢?有没有一些相关的经验可以分享给学弟学妹们?

沈黎明:我现在已经是处于一个朝花夕拾的阶段了,大学的这四年学习波斯语的过程中真的有很多难忘的瞬间。比如遇到了很多波斯语界的前辈,包括本来就是波斯语出身的现任伊朗大使,还有一直从事伊朗文化研究的学者老师们。在不断的学习中我发现波斯文化比我想象的还要宏伟辉煌的多,真的是通过语言打开了一个非常崭新的世界。我渐渐发现波斯这个民族在历史上是举足轻重的,在历史更迭的过程中,它承担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责任,波斯文化对于伊斯兰文化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它的影响,学习这个语言会给我一种历史参与感。

此外我觉得比较有意义的事情就是2016年的时候我当时在伊朗留学,刚好赶上国家主席时隔14年访问伊朗,之前14年都没有过这么高规格的访问活动,就相当于我见证了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吧(笑)。在伊朗学习的过程中难忘的事情也非常多,除了参加一些国事活动,我也游览过伊朗很多地方,它北边是里海,南边是波斯湾,地貌非常多元化,在伊朗这个地方你能见到沙漠海洋、高山冰雪、内陆湖这些景象,而伊朗的历史古迹就更多了,从公元前2000年到现在差不多4000多年的历史遗迹都能在伊朗看见。

Q:学长第一次做翻译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会不会压力特别大?

沈黎明:压力吧说大也大,说不大也不大。大的话就是第一次参加这么高规格的活动,确实对思想有一点冲击,没见过世面的那种感觉(笑)。其实当时在伊朗因为我平时比较喜欢和当地人交流,所以在翻译之前就已经就宗教、有神论无神论这些杂七杂八的话题跟当地人讨论甚至辩论过了,我记得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有一次跟一个伊朗的顺风车司机在路上关于中国文化讨论了很多,因为他们也很想了解中国,其中就谈论到中国人是否有宗教信仰,进而就谈到关于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神的问题。他是非常坚定的有神论者,而我是非常坚定的无神论者,然后我们之间就这个问题讨论了很久,都已经到了我的学校了还在校门口又讨论了两个小时,最后也没有得出一个结论,各执己见,很有意思。

我觉得外交工作应该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需要很多前期的积淀,才能尽可能的去学习在外交领域所需要的一些技能理论,才能在需要的场合尽可能的发挥出来。

Q:学长你是大二下就通过了外交部的遴选,所以是从那时起就决定以后从事外交工作了吗?是什么动力或原因让你选择了这条路?

沈黎明:我在大一的时候就有一个向这方面发展的想法,然后也有一个期望就是“大二的时候如果能够有这个考试的机会,最后通过这个考试的话那该有多好啊”,当时是这样想的(笑),心理准备其实做了很久,一直在挣扎,实际上的考试内容大概准备了前后一个月的时间吧。

Q:有人说外交工作并不像表面那么光鲜亮丽,其实背后也是非常辛苦的,也有人说它是“牺牲小我,实现大我”,你所认为的外交工作是什么样的呢?你觉得外交工作需要什么样的品质呢?

沈黎明:可能大家所理解的外交工作就是那种觥筹交错、非常高大上、在国际场合跟国际友人之间就某个话题进行交涉的活动,其实这种是比较高级别的、国家领导人或高层之间所进行的外事活动,但像外交部一共五六千人,大部分人所从事的还是基础的工作,就是为这些外事活动做准备。比如说召开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有31个国家领导人、世界组织负责人来到中国,关于一带一路进行协商。但是大家看不到的就是这背后,有更多的外交人付出的努力,包括会议的筹办,基本上是提前一两年就关于这个话题和其他国家外事部门进行了交涉,才能够促成国家领导人之间的一个会议。没有这样一些前期外交人的努力,也不会有我们最后所看到的呈现。

还有大家近两年所熟悉的红海行动等,这些主要是安保工作,大部分外交人可能五分之三或者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国外外派的,所以在国外的主要工作还是保护华人华侨还有一些中资企业在当地的安全和利益,这些也是大家所看不到、但是近两年越来越被大家所知道的一些外交工作。大家对于外交工作和外交人是慢慢地有一个清楚的认知,我自己也是慢慢才知道外交到底是做什么的。

我觉得外交工作应该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需要很多前期的积淀才能尽可能的去学习到在外交领域所需要的一些技能理论这些知识,才能在需要的场合尽可能的发挥出来。比如说去年很热的一个事件是伊朗籍的一艘装燃油的船,桑吉号,在中国的东海跟香港的货轮碰撞后燃烧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公关活动。我个人觉得,我也去了解过前辈们的想法,大家都觉得这次关于伊朗方面的公关做的不是特别好,就导致了伊朗国内民众被伊朗政府煽动起来对中国产生反感,可能是因为伊朗政府想要转移国内矛盾。所以这时就需要学习波斯语的人了解清楚两边的状况,然后才能为上层提供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思路。

Q:可以分享一些你参加的外交活动吗?

沈黎明:我觉得我参加得不多,按照时间顺序主要是: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伊朗时,我作为随桌翻译参加了欢迎午宴,在午宴上为两国的商务部长进行了时长大概九十分钟左右的翻译,翻译的问题主要是日常寒暄和两国文化,介绍一些菜品和两国的经贸问题。当时谈到了伊朗的石油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过大,想要减少对于石油的过度依赖,所以两国官员对此进行了简短的讨论。这便是第一次活动。第二次是“一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这也算近几年比较大型的外事活动了。当时算上习近平主席共有32个国家元首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参加。我作为医疗组的志愿者,负责随时随地保证领导人的健康。在工作之余我还得到了宝贵的参加讲座的机会,聆听了各国领导人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见解。第三个是“连云港论坛”,它是一个由公安部主办的为跨国油气管道合作协议的签订而进行安保工作的活动,参会国家达到了三十个左右,我当时是作为一名翻译参加的。我认为参加这样的活动中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眼界,还可以得到许多参加会议和讲座的机会,能够了解领导人和官员对于某些问题的看法,所以非常难得。

Q:那你在这些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沈黎明:首先是拓展了自己的眼界,可以接触到许多曾经只是听说过的新鲜事物;其次是角色会发生极大的转变,会从一个学生的角色转变成一个社会人的角色,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做事方法会慢慢由学生思维变得逐渐成熟,我认为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这代人是“一带一路”的开拓者,我们应该去承担这样一个“领头羊”的作用。

Q:习主席提过,现代青年应该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而每个人的小梦想正是伟大中国梦的基石,那你的梦想是什么?

沈黎明:我不是一个特别爱做梦的人,我认为首先要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我对于未来最大的期许便是,来到这个世界能留下一点自己的足迹。在百年之后回首自己的一生,希望这个世界因自己的存在而有一点点改变。无论是外交还是其他领域,自己只要能为这个世界的历史进程,做出一点点的推动就好。

Q:作为小语种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在“一带一路”的大潮中发挥自己专业的优势呢?

沈黎明:我觉得我们的优势是很大的。“一带一路”作为国家的“万年大计”,是一项国际大工程。它在陆上有着六道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海上又有三条,所以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建设,而在这其中“首当其冲”的肯定是我们小语种专业的同学。上一代的前辈与我们相比,接受的教育不同,所处的时代不同,没有我们那么幸运,所以我们这代人是“一带一路”的开拓者。我觉得我们应该去承担这样一个“领头羊”的作用。那么如何去承担呢?我个人的想法是,虽然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我们可不可以把“小我”的建设融入“大我”的建设中呢?不一定只是着眼于眼前的个人利益,我们可不可以把自己的个人规划与国家的发展建设相适应呢?我们能不能在国家的发展建设当中,实现个人的“小我”呢?这样子的话,在实现“小我”的同时也能实现“大我”,达到一种“美美与共”的境界。

Q:就像“一带一路”偏向于政治、文化领域的交流,学习小语种会不会对我们的发展造成局限性?

沈黎明:我觉得我们贸大的同学都是复合型的人才,学习小语种也不仅仅局限于翻译这一职业。学习小语种其实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通过这扇窗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它只是相当于一个工具,利用这个工具的方式是多元的,所以它的就业方向也是多元的。并且“一带一路”其实包含了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各个领域,所以大家只要想去做,总会找到努力的方向和发光的地方!

如果不知道如何去选的话,可以稍作停顿,回顾一下自己已经走过的路,再确定未来发展的方向。

Q:马上就要毕业了,你觉得贸大的四年有什么最大的成长和改变呢?

沈黎明:我觉得最大的成长和改变是:我从一个被动学习者变为一个主动学习者。我的态度发生了一种转变,不像高中时老师或是高考这一指挥棒逼着你去学什么,而是会去主动拓展一些兴趣点,把这些兴趣点和专业学习结合到一起,会带给自己很大的成就感,逐渐地形成一种终身学习的态度,这在大学是非常重要的。

Q:学长对于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吗?对于度过迷茫期有怎样的方法呢?

沈黎明:我觉得迷茫是肯定的,在突然面对如此多选择的时候,我觉得如果不知道如何去选的话,可以稍作停顿,回顾一下自己已经走过的路,再确定未来发展的方向,不要只是看看这个,看看那个,稀里糊涂地选择。年轻的时候是应该多去尝试的,但是这种尝试一定要是理性的,要去冷静地进行思考哪些东西是适合自己的;也一定要适可而止,不能永远在尝试,没有深入和突破。我觉得人在学习当中是要逐渐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喜欢的并一直能坚持下去的事物的,多多尝试、见多识广是好的,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

见贤思齐焉,沈黎明学长的分享,一定让你受益匪浅,也祝愿外院学生都能够踏实努力、厚积薄发,活出属于我们外语人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