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米比亚办事处实习的故事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19-02-03 浏览量:615 二维码

作者为我们分享了她2016-2017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米比亚办事处实习故事,经过一年在伦敦的读研生活后,现今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黎巴嫩办事处开启新一轮工作,继续在一个从没去过的地方,发现不一样的人生。

在伦敦的新生活中不断认识新人。当被问及毕业一年都干了些什么,我回答:“在纳米比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温得和克办公室(UNESCO Windhoek)实习一年。”会有人说:“哇!真厉害,好羡慕你。”这种别人眼里的“真厉害”在过去的一年中满足了我大部分的虚荣心,但其实这份工作是否像别人眼中的那么厉害,自己心里多少还是有数的。总的来说,在国际组织工作就跟其他任何一份工作一样,有其无奈枯燥的地方,也有其闪耀的启发性时刻。

通常别人说完厉害之后,紧接着就会问那你在那儿都做些什么?我的套路性回答是——我在文化岗位,做一些关于遗产保护、土著人文化权益、联合国国际日庆典、文化政策以及相关的培训和文书撰写工作。但是具体一点的话,基本就是在办公室写邮件回复邮件、参加大大小小的会议和活动,写会议记录和活动报告。时不时需要写一些concept note(项目构想)和proposal(项目提案),这种时候会涉及做研究和预算,以及组织与利益相关方的会面和讨论。级别高一点的官员会比较少在办公室,他们经常是:有开不完的会、在各种活动上发表演讲、飞去国外开会等等。总而言之,对于联合国机构来说,工作强度不会让人身心俱疲,也不要求专业领域的顶尖水平(但绝不是说没有要求,基本是硕士以上博士以下的水平),更多是基于经验的结构性思考和建设性意见,基于人脉和口才的临场发挥,以及基于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热情和动机。


在国际组织工作的最直观的感受是,每天起床上班,会觉得“美好的一天又要开始啦”。首要原因是办公室氛围极好,同事们都超级友好,其中几个性格相近的甚至成为了生活中最好的朋友。中午半个办公室的同事会坐在一起吃午饭,讨论生活工作中大大小小的事,有时会因为政见信仰不同而激烈辩论,回到办公室后就一切重归友好。可以肯定地说,在联合国系统工作,大多数的同事都思想开明并且有比较正的三观,且在专业领域都有比较深的见解,在平时的聊天中就能学到很多东西。这种友好热情的工作氛围是我最喜欢UNESCO Windhoek的地方。

如果你的自我定义是global citizen(世界公民),有志于为世界人民服务的话,UNESCO是一个很容易给你成就感的地方,也是一个让你跳脱于你所习惯的生活,审视世界的真相的地方。虽然日常工作并不复杂艰深,但你做的每一点小事都可能会影响到某个人的生活,你想要传达的理念可能会给活动参与者留下长久的影响,而这些经历也同时在影响着你,重新塑造你的某一部分世界观。


11月的联合国日展览在温得和克的一个高中举办,来参与的主要是中小学的学生,办公室的同事们都很忙,我作为实习生就担任了UNESCO的讲解工作,告诉学生们我们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并给他们介绍可持续发展目标。一个来自偏远黑人社区的女校学生们在讲解后跟我合影,其中一个女孩儿抱着跟我说“I have never touched a white person(我从来没有碰过一个白人)!”。我告诉她我不是白人,我是黄种人。女孩儿们笑着说“wow that’s a good one(答得好)”。于我却是直白地感受到了南部非洲长期的种族隔离后,黑人和白人间巨大的事实和心理落差。在纳米比亚的一年,如此时刻时常击中并警醒我,以至于在伦敦开始学习非洲政治哲学相关课程后,对于黑人学生的沉默与白人学生的傲慢,我愿意主动提供一种作为亚洲人的角度,这同时反复提醒我,我是谁,我相信什么。


对于UNESCO的官僚作风和低效率,我虽在入职前做好了心理准备,但面对事实的无力感也异常真实。毕竟UNESCO是一个庞大的国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温得和克办公室如果想要接受或申请extrabudgetary budgetary(外部资金)的项目,需要向津巴布韦的南非地区办公室及巴黎总部请示,并且项目要符合繁文缛节的UNESCO规范。有时纳米比亚的当地组织会主动向我们介绍一些十分有价值的项目,但由于参与机制的限制,使得UNESCO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影响力。尤其是在UNESCO最近的财政危机后,预算内外的项目也是处处掣肘。可以说是联合国机构的性质决定了其无法像当地NGO(非政府组织)或政府等机构一样高效准确地回应需求,在此工作也会面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时刻。

总的来说,在UNESCO的工作是一种浸入式的人生体验,尤其是在你不熟悉的文化与环境中。于我而言,这一年让我看到了世界之大、人生之广,对于任何一种生活方式或文化,都不可妄加评判,他们都有其生长的文化土壤,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交流,也是拓宽自己思维边界的过程。至少于我而言,我享受这一过程,并感谢这一年的经历。如有机会,我十分愿意再次为国际组织工作,再去一个我从没去过的地方,发现不一样的人生。

转自 国际组织实习生 微信公众号

(编辑 Chase)